尊龙凯时


    我们需要怎样的药交会
    发布时间 :2015-05-29
    文章来源:医药经济报 刘谦
    阅读次数:616次

    “全国药交会的意义在于帮助药企转型,有必要在保留药品特色的前提下 ,吸纳更多大健康概念产品 ,逐步缩小展台 ,侧重对话交流的行业会议 、研讨,甚至培训。”

     

    今年,医疗器械展 、药交会和原料药展三大医药行业最大展会首次联合召开,行业正面临巨大的医药政策转型考验,正在迷茫中的笔者岂能错过在上海家门口举办的盛会。所以大会开始第一天,明知人潮汹涌 ,笔者也乘兴前往 ,就为了一睹三会合一的盛况和刚落幕的世界最大会展中心。

     

    举办了30年的全国药交会魅力依旧,规模、实力永远高居行业首位 。然而 ,笔者思考的却是:为什么药交会这种传统形式在互联网时代还有如此旺盛的人气,让大家这边骂娘 、那边还不敢不来?

     

    药交会上无新药

    30多年前,举办全国药品交易会是一个好主意:医药行业日益兴旺但信息沟通极为不畅,几千家生产企业需要找各地代理商,几万家流通企业和无数大小代理商需要找到合适产品,政府和行业大机构还需要宣布传达各种政策。业内人员平时难得有学习和社交的机会,能把交流 、交易两件大事一块办了的平台当然对行业人员有莫大吸引力。

     

    虽说面对面参会有网络交流没有的亲切真实,但左耳听着《小苹果》,右耳听到《最炫民族风》,眼前不是发传单的,就是打扮得古怪出位的厂家推销员让你分心,只有很少的人能在一个展位前停留超过5分钟。浩瀚的展厅里 ,参展商只是粗浅地按药品、保健品 、器械分类 ,你感兴趣的品种可能分布在会场的任何一个角落,花上1个小时都找不到。就算找到了 ,也只能很粗浅地了解一下价格和招商政策。

     

    药交会除了大企业来展示形象和发布新品,主体还是中小药企的品种找代理商。虽说沙里也能淘金 ,但在闹哄哄的会场被人流推着走,就是想捡垃圾也捡不到 。药交会的规模已经超越了普通代理商和中小企业的体力和财力极限 ,参会能找到多少诚意合作伙伴要划一个极大的问号。何况现在新药审批从严 ,好品种在报批伊始就被大代理商长期跟踪,几乎没有漏网之鱼,拿到代理权全凭实力而非眼光。

     

    药品不像医疗器械或保健品需要现场看实物、看包装,并亲自操作来体验,药品的信息看批文、说明书和厂家介绍就基本全了。照理说,通过网络搜索筛选,用多媒体形式了解企业或产品全貌,既方便又快捷。这些信息在CFDA官网有,社会上的药品招商网和APP比比皆是,药交会自己也有APP提供不错的参展商信息,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花钱来参会?

     

    参会性价比

    人傻钱多的土豪永远是少数,药企愿意花真金白银每年两次参会肯定有原因。中国4700多家药企中 ,依靠代理商推广产品的有近9成 ,大中型药企需要借机把全国代理商聚拢在一起,开会、谈判、交流、娱乐样样皆可 。平时大家锱铢必较,现在需要一个场合来放松一下精神  ,加深一下感情。

     

    中小药企虽然也知道药交会现场找不到几个真心伙伴,但药交会活动众多 ,除了展台还有N多论坛会议可参加,四处听听也能了解点行情 。特别是如今政策空前密集,大家都方向不明 ,跟同行聊聊至少能排解心里的烦恼。参会一次就把几件事给办了,性价比还是不错的。全国药交会看上去有点像大集市或大派对 ,但医药行业里保守怀旧的人挺多的 ,大集市或高档地摊的形式不一定好看但还是能得到大家接受 。

     

    天下没有不落幕的派对:随着“医药分开”的推行,招标降价 、二次议价、医保支付改革等措施推行,大家不免心里暗想:“随着利润空间压缩 ,未来药企数量会不会急剧减少?如果缺少了参展主力的中小药企捧场,药交会是不是将人丁冷落?或者说互联网时代的药交会可不可以有更多创新形式?”

     

    互联网不能包办一切

    从此次药交会现场来看,新药发布并不多 ,参展厂家的主要产品还是同质化严重的中药或西药大路货仿制药 ,受制于两票制和财税检查的压力,代理商的空间比以往略有紧缩。另一个热点就是大健康产品 ,药企推出的阿胶、枸杞、蛋白粉和药妆等加入健康元素的消费品倒是琳琅满目,展区一边的单调乏味和另一边的兴盛热闹形成鲜明对比。药交会如何在保留药品特色前提下,吸纳更多大健康概念的产品,是以前没有的挑战。

     

    另一个问题是,占中国医药市场销售额1/3的外资药企还没有参加药交会,其实不招代理商 ,外资药企也能在研发、生产和营销等环节与国内同行交流 ,包括招标降价、医保支付改革,以及基层医药市场开拓 。药交会除了普药的极力吆喝,对新特药品种的深入讨论还是偏少。实际上 ,无论是单抗药物、肿瘤免疫治疗或基因检测治疗都是国际医药行业的关注焦点,全国药交会不应该缺席这些干货十足的研讨 。

     

    至于网上药交会能不能替代实体药交会 ,笔者的观点是,互联网还不能包办一切  ,人和人当面沟通的感觉还是难以替代的,就像广交会也从交易订货为主变成交流展示为主,却不会轻易消失那样。当然 ,热闹有余 、内涵空虚的药企展台必然逐步缩小,侧重对话交流的行业会议、研讨,甚至培训应该更加丰富。

     

    新常态下的医药政策变革对行业是冲击也是机遇,药交会作为承载行业交流和展示的最大平台,自身需要为适应新常态做出变化 ,更需要引领这一变革 。已经当了大哥好多年的全国药交会 ,接下来值得骄傲的不是来了多少人,而是帮助了多少药企醒悟和转型。


    XML地图